首页 > > 赤子影响 > 何郁:叩问现实是一个诗人永恒的使命和荣光

 

 叩问现实是一个诗人永恒的使命和荣光

何  郁

 

今天我们在一所小学里颁发一个隆重的诗歌奖,并召开一个诗人的作品讨论会,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精神事件,也是一个文化事件。

在这个特别的精神、文化事件里,我要说一说现实性这个问题。是的,是现实性。现实性不仅是欧阳江河诗歌的一个特色,一个品质,也是今天我们这个颁奖会的一个特色,一个品质。请各位想一想,而且就我所了解的范围,在全国,有哪一所学校——中小学承办了一个全国性的诗歌颁奖会,并为一个诗人开作品讨论会?可能没有,的确没有,清照小学应该是第一家,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诗歌事件。清照小学难道仅仅是一个承办者的角色吗?我看不是,我以为这里面有某种必然性,跟诗歌的必然性。

各位知道吗?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里,必修一共有五册书,选了60多篇课文,可选了多少首新诗呢?我告诉各位,只选了3首,这就是《大堰河,我的保姆》《再别康桥》《雨巷》。而且各位还知道吗?你们都是诗人,都来自诗歌界,尽管平时也关心教育,但可能毕竟还不是很了解,中高考屏蔽新诗已经15年了,不仅不让写,也不让读。因为中高考不考,所以现实中,我们老师就冷处理,爱讲不讲的,这样一来,学生对新诗就完全是隔膜的。这也就是常被人们说到的一种现象,新诗在圈内热,在圈外冷。

为什么会这样对待新诗?教材编写者不待见,教师也不待见,学生也不了解。各位想过这里面的深层问题吗?那就是社会现实问题。因为现在是一个功利社会,人们都以追逐经济利益为目标,这样一来,与经济利益相对抗的新诗当然就要被逐出课堂了。可是偏偏就在这样一种恶劣的环境里,王文科校长领导的清照小学,师生们不仅读诗,写诗,爱诗,而且还把整个校园办成了一所充满诗意的精神家园。要注意到,一个人坚持一年做一件事,可能是处于一种爱好,可如果是几年呢?是十几年呢?那就是一种情怀了。刚才各位也听到了王文科校长的发言,知道他以前在别的学校做校长时,就开始这样一种诗意的追求。在我看来,这就是对现实社会的警惕和审视。王校长实际上是用一种具体的教育践行,告诉我们的老师和学生,要保持一颗诗心,要保持一个人做人的真性情。千万千万不可被现在的社会所裹胁着走,要同这个社会保持适当的清醒的距离。这也就是今天的颁奖会的主题会标所体现出的精神追求:真性情,悲悯心,大情怀。这就是现实性问题,王文科校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表明他深入地痛切地看到了现实社会功利性的一面,所以他才要一年如一日、几年如一日、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做诗意的校园,办诗意的学校教育。王文科校长本身就是一个诗人,他也写诗,所以关切现实,叩问现实,成了他的本能反应。

在现实性这个问题上,欧阳江河的诗歌具有同样的优秀品质。现实性是欧阳江河诗歌最深刻的哲学命题。因为时间关系,我今天发言讲不了很多诗歌,我注意到欧阳江河的这本诗选里的两首诗,这两首诗时间跨度刚好三十年。也就是说,在三十年的时间里,欧阳江河一直没有改变对现实的叩问,对现实的审视,和对现实的思索。写于1986年的《肖斯塔科维奇:等待枪杀》,就是这样一首关切现实、叩问现实的诗。多么悖论的命题啊!明明是被枪杀,可是在诗人看来,居然成了“等待枪杀”。诗人在诗歌开头,就惊悚地描绘出一副特别荒谬的景象:

他整整一生都在等待枪杀

他看见自己的名字与无数死者列在一起

岁月有多长,死亡的名单就有多长

各位诗人,读到这样的诗句,你是不是想起了什么?是的,我很自然地想起了中国的历史,中国的革命,中国的政治运动。其实,不仅中国是这样,俄罗斯是这样,世界上也是这样。请注意,后面还有更充满力度的诗句:

所有的俄罗斯人都被枪杀过

等待枪杀:一种生活方式

“等待枪杀”居然成了一种生活方式,那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?这不就是对现实社会的叩问吗?“枪杀者以永生的名义在枪杀/被枪杀的时间因此不死”,各位,这到底是在写俄罗斯,还是在隐喻某种现实?为什么这首写于三十年前的诗歌在今天读来,依然具有毛骨悚然的现实性?诗人对现实的叩问和深刻的洞穿,这种优秀的思考品质和超凡的美学特质一直贯穿到今天,这一点,诗人从未改变。我认为,也不应该改变,而且我觉得,一个优秀的诗人,就应该把叩问现实作为自己永恒的使命和无上的荣光。

三十年后,诗人仍然用大量的诗句,告诉我们,他对现实社会是保持高度警觉的,他对现实有不满。在写于20161月的《自媒体时代的诗语碎片》中,诗人写道:

开车有开出地图的时候

父亲有比儿子还小的时候

废话有说出真理的时候

喜剧有笑坏肚子的时候

看看,何等荒谬的现实!这样的描述,在这首诗中,在诗人的其他诗中,还大量存在。请再看一节诗:

微信红包层层破茧

但飞出的并非蝴蝶

心理医生对一个老好人说

合脚的鞋子穿久了,会长进脚里

像是一出生就穿在脚上

而你,能为幽灵制作鞋子吗?

它们没有双脚,也得走路

面对现实,诗人没有闭上眼睛,更没有转过身去,他睁着血红的然而又是审美的眼睛,看着这个现实社会,审视着它,思考着它,也鞭打着它……

而且还必须注意到,诗人的现实性,不是早报,不是晚报,不是央视,不是茶余饭后的新闻爆料和谈资,它是审美过滤的现实性,是诗人对时代保持的高度警惕性。正因为这样诗人的存在才具有恒久的价值。就是说,即使是全社会都被时代裹挟着走,只要还有一个诗人在,那么那种独立的声音就一定会出现。

欧阳江河老师的诗,说真的,十分抱歉,我平时读得不诗太多,但今天读了这几首,我的灵魂被深深触动,我看到了一个诗人应有的高度和良知。在此,向欧阳江河老师致敬!

 

2016614日  蓬雀居

 

前一篇:王文科:让清照的师生诗意地栖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下一篇:康桥:《玻璃工厂》的抽象抒情和具象表达

网友评论
内容:
评论者:
验证码:
  
发表于:2023/7/25 8:46:49 评论者:匿名网友 IP:106.114.159.*
测试